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卫生检疫 > 口岸埃博拉出血热旅行建议

口岸埃博拉出血热旅行建议

来源:卫检处    时间:2014-08-19        浏览次数:

 

口岸埃博拉出血热旅行建议 

一、《埃博拉出血热旅行建议》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90%。该病可感染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常因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导致感染。潜伏期2至21天,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咽痛。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目前针对本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和疫苗,因此出入境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一)出境人员旅行建议。

建议在疫情流行期间推迟不必要的前往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旅行。如必须前往旅行及工作的人员应注意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避免与疑似病人、野生动物及被其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接触,不要出席葬礼和到诊所、医院等病人聚集的地方。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接触疑似病人或野生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

3. 避免接触、处理野生动物肉,在当地生活一定要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生肉制品,煮熟后食用。

4. 前往非洲地区除注意防范埃博拉出血热外,还应接种黄热病、霍乱、流脑、脊灰、甲肝、伤寒等疫苗,携带疟疾预防药物,预防当地常见流行疾病。

5. 在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相关症状,应当立即就医。

(二)入境人员旅行建议。

1. 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在入境时如有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索取《就诊方便卡》。

2. 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注意做好自身医学观察,建议入境后3周内居家自我观察,在观察期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来自流行地区的外籍留学生、工作人员建议在入境后3周内由学校、工作机构安排进行自我观察。

前往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可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登陆国家质检总局网站(http://www.aqsiq.gov.cn)卫生检疫与旅行健康专栏,了解该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和有关预防方法。为防控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性病例,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会对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入境人员采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